紅色文化|涇川縣·吳煥先烈士紀念館及革命歷史故事
2020-01-07
“追尋紅色足跡,傳承紅色基因”專欄(50)
涇川縣隸屬甘肅平涼市,因地處陜甘交界處的涇河川腹地而得名。吳煥先烈土紀念館坐落在涇川縣汭豐鄉鄭家溝村昊煥先烈土墓前,全方位展示吳煥先烈士輝煌的革命生涯。吳煥先烈士紀念館占地14666.7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1109平方米??傮w分為辦公服務區、展示展覽區、紀念瞻仰區三個功能區。其中南面靠山為紀念瞻仰區(烈士陵園),由吳煥先烈士墓、紀念景墻、紀念小廣場、老一輩革命家題寫的題詞碑組成。辦公服務區、展示展覽區設計為隴東民居特色的兩個四合院,東側四合院建筑面積210平方米,用于日常配套服務;西側四合院建筑面積440平方米,用于展館布設。
紀念館規劃效果圖
吳煥先1907年生于湖北省黃安縣四角曹門村(今屬河南省新縣)。1923年考λ麻城蠶業學校,開始接受革命思想。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后回家鄉組織農民協會,建立農民武裝。為了革命,他一家六口慘遭國民黨地方民團殺害。1927年10月任中共黃安縣委組織部部長,11月率紫云區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。后帶領部分武裝在黃麻地區和光山南部堅持武裝斗爭,為開辟以柴山保為中心的鄂豫邊蘇區創造了條件。1929年12月任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土地委員會主席。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、黃安縣委書記。1931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12師政治部主任,11月任紅四方面軍第25軍第73師政治委員。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“圍剿”斗爭。
紅25軍革命遺址紀念碑
吳煥先烈士之墓
1932年10月,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蘇區后,吳煥先任鄂東北游擊總司令部總司令。11月30日,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黃安檀樹崗重建紅25軍,任軍長。他有著非凡的組織才能,幾天之內就把軍部、2個師和2個特務營組建起來,共7000余人。在國民黨軍重兵劃區“清剿”、蘇區大部喪失的嚴峻形勢下,指揮部隊集中兵力攻敵弱點,采取迂回、突襲等戰術,連續取得郭家河、潘家河、楊泗寨等戰斗的勝利。
劉華清題詞“紅軍樓”
涇川人民為了紀念紅25軍和吳煥先烈士,把1935年8月途徑涇川時,軍指揮部所在的二層小土樓稱為“紅軍樓”,保存至今,并作為對廣大黨員干部、青少年學生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
1934年4月,紅25、紅28軍合編為紅25軍后,吳煥先任政治委員,指揮部隊轉戰于鄂東北、皖西北地區,取得長嶺崗、太湖等戰斗的勝利,恢復和開辟了朱堂店、陶家河等根據地。
1934年11月11日,奉中共中央指示,吳煥先與軍長程子華、副軍長徐海東率紅25軍進行長征,沿途戰勝優勢敵人的圍追堵截,由河南進入陜西南部秦嶺山區。長征途中,吳煥先先后擔任中共鄂豫陜窅委副書記、代理書記,他正確制定各項方針、政策,為粉碎國民黨軍兩次重兵“圍剿”,創建鄂豫陜革命梖據地,擴大紅25軍作岀了重大貢獻。1935年7月,吳煥先等率紅25軍北出秦嶺,威逼西安。在獲知紅一、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并準備北上的消息后,毅然作出西進甘肅、迎接中共中央、北上會合陜甘紅軍的決定。指揮紅25軍揮師西進,占兩當、攻天水,連克秦安、隆德縣城,翻越六盤山,直逼平涼,截斷西(安)蘭(州)公路,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北上行動。
布展場景
8月21日,紅25軍在甘肅涇川四坡村附近南渡內河時遭國民黨軍突然襲擊,吳煥先在指揮部隊搶占制高點的戰斗中,不幸中彈,壯烈犧牲,年僅28歲。吳煥先棲牲后,全軍將士萬分悲痛,發誓要為政委報仇,經過四五個小時的血戰,終于消滅了敵人,并擊斃敵團長,隨后,紅25軍在軍長徐海東、政治委員程子華的率領下,于9月到達陜日根據地與陜北紅軍會師。
程子華題詞
韓先楚題詞
李先念題詞
徐向前題詞
郭述申題詞
2009年9月10日,吳煥先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、中央黨史研究室、民政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、共青團中央、全國婦聯、解放軍總改治等11個部門聯合評為“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
2011年,紀念館被中共日肅省要宣傳部命名為日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圖文轉自 甘肅省紅色紀念館網站
侵立刪
您的當前位置: